我有时候在公交上看到那些急切向陌生乘客分享福音的人,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。这么好的消息,这么好的信仰,你就怎么不相信呢?看到陌生乘客面对这样一个急切又不顾人反对地述说福音的人,那一脸的戒备和不情愿,又有些替这位热心的基督徒着急。——分享福音本是传播好消息,却因为这样的急切,因为这样一种直接的方式而让好消息变成了坏消息,让好事变成了坏印象,让信任变成了戒备。
我理解这其中的缘由,无非有两个基本观念,他们左右着我们传播福音的理念和方式。
其一就是,我们播种上帝收获。我们今天向他传了福音,不管怎样他听了之后就会在心里埋下福音的种子。因此,播种是我们的责任,等到时机成熟,上帝会让这颗种子在他的心里发芽。
另一方式是由上一种方式演变而来。既然传福音是我们的责任,收获是上帝的事,那么我就只管传福音,完成我的责任,剩下的事情就由上帝来完成吧。
这种把行动和效果分开的方式,显然并未将传好消息的“好”考虑在内,怎样让人知道福音的“好”被忽略了,而只剩下“消息”。这也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。基督教的发展速度极其迟缓。尤其是近几年,社会变迁的速度和深度不断加速,而基督教面对这种变迁,却束手无策,被社会甩到后面。他们无法回应社会变化,无法回应年轻人的需求。他们不愿自己变革,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变革。在这场社会变迁面前,他们失去了改变自己的机会。
我们有必要回到耶稣的故事,在他的福音教导中,来思考怎样传播福音。当然,传播福音既是我们的责任,是我们的播种,我们当然也应该考虑这种子的发芽乃至成长,都在我们的责任之下。在传播福音上,我们是农夫,阳光雨露当然是上帝的恩赐,但是种植和收获,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努力。
忽然狂风大作,海就翻腾起来。门徒摇橹,约行了十里多路,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,渐渐近了船,他们就害怕。耶稣对他们说:“是我,不要怕!”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,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。在这段故事中,我们可以看到门徒们面对耶稣,由害怕戒备到熟悉接纳的过程。我们传播福音面对的陌生人同样如此,首先不是传福音,而是建立信任。
门徒们在海上航行,要知道此时不是一个平静的海面。不是月朗星稀,可以给人各种遐想的美好海景。这个时候,海浪翻滚,狂风大作,门徒们突然处于危险中。他们必须堤防着各种不测,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沉入海底,裹入喂鱼。这种场景,就像我们在社会中,面对陌生人时的紧张和戒备状态。我们必须提防,因为我们被教育社会的险恶,骗子的高明手段,黑砖窑或者电信诈骗的猖獗,它们就像翻腾的海面一样,随时可能倾覆小船。
这种紧张的戒备状态下,他们突然发现远处海面上有人走来。在耶稣那个时候,各种宗教面对不明现象,都有各种解读,因此在翻腾的海面上,有人走来,显然这是一个他们没见过的情况。面对这样一个向他们走来的陌生人,门徒们害怕起来,立刻想到了很多精怪故事和传说,他们在脑袋里应该马上把犹太教中所有的神迹奇事事情想了一遍。正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一样,我们也同样会把可能后果在脑子里过一遍。
怎样才能消除面对陌生人的戒备和恐惧呢?因为戒备着陌生人,他的一切信息我们都不会信,我们戒备的是这个陌生人的一切。直到我们和他建立信任关系,这种戒备才会消除。
耶稣对他们说:“是我,不要怕!”耶稣首先证明自己的是谁,是你们的朋友,你们熟悉的人耶稣。这种信任也不是一下子建立的,而是经过很长时间。因此耶稣首先和他们建立信任,“是我”,然后才是“你们不要怕”。如果没有信任,只告诉他们“不要怕”,显然这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这样恐惧和戒备并没有消除。
信任建立,陌生消除,“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”。信任建立,我们才能相信对方对我们传的福音,这样福音才能产生效果,“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”。
怎样建立信任?显然这种信任是在长时间的互动中建立的。从保罗的传道经历中,我们也能发现,他传播福音的对象不是陌生人,而是希腊化世界中的犹太人。这些希腊化世界的犹太人,和保罗有着共同的宗教和文化,同时有着共同的关切,那就是希腊化世界的犹太人民族身份问题。因为共同的文化和民族身份,加上共同关心的民族身份问题,他们很容易建立信任,这样他们就会相信保罗传的福音。
在信任没有建立之前,向陌生人传播福音的果效并不大。当然这并不是我们不要去传播福音。而是说,我们首先应该向自己身边的人传播福音。但是传播福音也不是都持有一个僵硬的模式。而是应该回应他的关切,因为你们之间的信任,陌生已经消除,这个时候他们关心福音作为好消息的“好”能带来什么。正如耶稣在海面行走,门徒害怕,后来知道是耶稣就不害怕了,就欢喜接他上船,因为他们知道耶稣可以平静风浪,让他们进入平安。
那么,我们向身边的人分享福音,同样如此,在信任的基础上,关切他的问题,回应他的问题,让福音给他现在的问题带来出路,带他们到平安之地!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